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推动青年实践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,6 月 26 日,我院 “丹青绘梦”中华文化研习团赴田北农民画村开展 “画笔绘就乡村美,花田扮靓振兴路”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,以青年视角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。
当天上午,实践团专访田北农民画村知名画家罗晓青老师,聆听其从商界跨界艺术领域的转型历程。“2012 年放下生意重拾画笔,是想为农民画找一个扎根土地的载体。” 罗晓青回顾道,他以商人的规划思维于 2013 年建成 “华村农民画创作基地”,该基地占地约 50 亩,融合全国 20 余个农民画之乡特色元素,构建了创作、展览、研学一体的艺术生态链。工作室墙上《春耕图》手稿旁,他指着系列秋收画作强调:“农民画的灵魂在真实,每年深入云贵川采风,就是为了捕捉不同地域的农耕本味。” 据介绍,基地落成当年即举办首届全国农民工绘画活动,吸引 22 家媒体报道,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标杆。


午后,实践团成员携带铁锹、花苗等工具,在通往村落的道路旁开展鸡冠花种植活动。“挖坑深度需达 20 厘米,填土时要确保花苗根系舒展。” 在园林工作人员指导下,队员们分工协作:挥锹挖坑者即使汗水浸透衣衫仍专注作业,扶苗填土者动作细致入微,运水浇灌者在烈日下往返水源地。近一小时劳作后,原本单调的道路旁整齐排列着绚烂花苗。“虽非专业园艺师,但能用双手为乡村添彩,正是画家灵感源于自然的生动实践。” 队员们感慨道。

从艺术家工作室的思想碰撞到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,“丹青绘梦” 实践团以双线行动诠释青年担当。正如罗 晓青 所言 “农民画村是文化扎根的起点”,如今道路旁摇曳的鸡冠花,既是自然馈赠的调色盘,亦是乡村文旅融合的新注脚。实践队表示,将把此次 “艺术调研 + 环境美化” 的实践经验转化为长效行动,让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在笔墨与泥土的交融中焕发新生。
审核人:程素珍